作者:李白
从2007年实施“中华古籍保护计划”以来,我国古籍修复人才从全国不足百人增加至千人,人员的学历和学科背景也得到了一定改善,但相对于以千万计的待修复古籍而言,还是捉襟见肘。古籍鉴定人才更是少之又少,培养难度大。2022年4月,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推进新时代古籍工作的意见》,将古籍工作人才发展壮大作为主要目标之一雷竞技APP,把“强化人才队伍建设”作为一个专门章节,这充分体现了国家对于古籍保护和人才队伍建设的重视。
古籍有三种价值属性,即文物性、资料性、艺术性,因此应基于这三个属性构建我国古籍保护体系。基于文物价值,针对古籍实体开展原生性保护;基于文献资料价值,进行再生性保护;基于艺术价值,加强古籍工艺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
古籍的版刻工艺、装帧艺术、修复技法、鉴定鉴赏是我国古代书籍文化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这些无形的文化遗产保护任务更加艰巨,雕版、修复、传统书籍装帧技艺已列入非遗抢救的范畴,鉴定人员仍严重匮乏。可喜的是,修复、鉴定工作在科技发展的加持下得到交互发展,但总体上,古籍工作仍然存在人才短缺的问题。
建议提升古籍保护人才培养水平、灵活用人机制,在学校教育阶段,整合学科设置,根据古籍的文物性、资料性、艺术性三个属性,培养高素质人才;建立稀缺人才的绿色通道,补充公藏单位和社会机构的人力资源;整合机制,让民间技术能手和研发力量人尽其才;建立资格认证制度,规范行业发展;建立终身学习机制,保证在职人员知识更新、能力提高。总之,以各种方式加快形成高素质人才队伍,确保我国古籍事业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