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李白
-南国早报南宁讯(记者贾经纬)6月14日,2014“中华古籍保护计划”成果宣传之广西区活动在南宁启动。自治区图书馆举办多项活动,让市民们通过展板和讲座了解我区乃至全国古籍保护情况,并亲手体验修复古籍、传拓石碑的过程。
中国古籍丰富,古籍修复技艺流传上千年,于2008年入选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在自治区图书馆的修复古籍体验活动中,热心市民要小心翼翼地修复模拟的破损古籍。在一张印有古文的纸上,打有大量圆孔。大家将这张纸摁住,用毛笔沾上浆糊抹在圆孔一圈,再选取一张纸质相同的纸作为修补材料,按照圆孔的大小,抠出纸片粘到圆孔处雷竞技APP。之后,修复者还得穿针引线,将一张张破损古籍散页装订成册。
古时候没有照相机,要想保留和传播书法作品,常常要靠碑刻和拓印。用一张宣纸、一点墨汁、一个拓锤,就能将一块古代的石碑字迹清晰地印在宣纸上,自治区图书馆的传拓石碑技艺展示,令市民拍手称奇。
传拓爱好者黄玉杏首先做了演示,她用一张比石碑大的宣纸盖住石碑,之后喷水打湿宣纸,拿刷子打压宣纸,使其紧贴住石碑,再用拓锤沾上墨水,均匀地锤击宣纸各个位置,渐渐地,一幅书法作品呈现在宣纸上。据活动主办方介绍,传拓技艺发明于魏晋南北朝时期,用纸和墨及传拓工具,将铸刻在器物上的文字或图案捶印下来。得益于这项技术,灿烂的文艺瑰宝得以穿越时间,流传至今。
据了解,“中华古籍保护计划”成果展旨在展示古籍保护计划、普查成果、文化知识等内容。“八桂遗珍广西少数民族古籍保护成果展”则主要介绍广西各民族古籍、入选国家及自治区珍贵古籍名录的古籍、古籍整理出版成果及广西民族古籍保护现状。近年来,我区的古籍保护工作成绩显著,2007~2014年,全区共参加国家珍贵古籍名录申报5批次,有68部古籍入选1~4批国家珍贵古籍名录。
为扩大展览宣传的辐射力,自治区图书馆还联合了桂林、玉林、北海、贵港及防城港等市图书馆,分别在各地同步举办展览,使“藏在深闺人不知”的古籍走近大众。
概要:12月6日,记者从首届美丽南方·菊花文化节新闻推介会上了解到,首届美丽南方·菊花文化节将于12月20日在南宁市西乡塘区美丽南方开幕,持续至明年1月20日。
概要:大型历史音乐剧《屈原》正在进行首轮演出。据悉,音乐剧《屈原》首轮演出将在北京持续至6月2日,此后将于6月6日至10日晚在屈原投江地汨罗江畔的屈子文化园演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