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登录
  • 注册
  • 退出
  • 雷竞技APP古诗词赏析

    唐代李白

      无论是身处学校还是步入社会,大家都经常接触到古诗吧,古诗可分为古体诗和近体诗两类。你还在找寻优秀经典的古诗吗?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古诗词赏析,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雷竞技APP古诗词赏析(图1)

      此词为元丰七年(1084)十一月作者至高邮与秦观相会后,于淮上饮别之词。词中反映了苏、秦两人的深挚情谊。

      起二句,写淮上饮别后的情景。秦观厚意拳拳,自高邮相送,溯运河而上,经宝应至山阳,止于淮上,途程二百余里。临流帐饮,惜别依依。词人归卧船中,只听到淮水波声,如拍枕畔,不知不觉又天亮了。着一“晓”字,已暗示一夜睡得不宁贴。“隙月”,指船篷罅隙中所见之月。据王文诰《苏文忠公诗编注集成。总案》载,苏轼于冬至日抵山阳,十二月一日抵泗州。与秦观别时当十一月底,所见之月是天亮前从东方升起不久的残月,故“窥人小”三字便形容真切。“无情汴水自东流,只载一船离恨向西州”,二语为集中名句。汴水一支自开封向东南流,经应天府(北宋之南京,今河南商丘)、宿州,于泗州入淮。苏轼此行,先由淮上抵泗州,然后溯汴水西行入应天府。

      流水无情,随着故人东去,而自己却载满一船离愁别恨,独向西行。“无情流水多情客”(《泛金船》),类似的意思,苏词中也有,而本词之佳,全“载一船离恨”一语。以水喻愁,前人多有,苏轼是词,则把愁恨物质化了,可以载船中,逆流而去。这个妙喻被后人竞相摹拟。李清照《武陵春》词:“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声名竟出苏词之上。

      “西州”,龙榆生《东坡乐府笺》引傅注以为扬州,其实词中只是泛指西边的州郡,即东坡此行的目的地。

      过片二句,追忆当年两人同游的情景。元丰二年,东坡自徐州徙知湖州,与秦观偕行,过无锡,游惠山,唱和甚乐。复会于松江,至吴兴,泊西观音院,遍游诸寺。词云“竹溪花浦曾同醉”,当指此时情事。“酒味”,指当日的欢聚:“泪”,谓别后的悲辛。元丰二年端午后,秦观别东坡,赴会稽。七月,东坡因乌台诗案下诏狱,秦观闻讯,急渡江至吴兴寻问消息。以后几年间,苏轼居黄州贬所,与秦观不复相见。“酒味多于泪”,当有感而发。末两句故作反语,足见真情。“风鉴”,指以风貌品评人物。吴处厚《青箱杂记》卷四:“风鉴一事,乃昔贤甄识人物拔擢贤才之所急。”东坡对秦观的赏拔,可谓不遗余力。熙宁七年(1074年),东坡得读秦观诗词,大为惊叹,遂结神交。三年后两人相见,过从甚欢。后屡次向王安石推荐秦观。

      賸梦姻缘,痴心图画,几番旦暮曾经。昨宵熙月,一霎絮云倾。瘦玉泠香簪雪,担当尽、万结愉情。三生算,罗浮共住,待福字修成。

      春明,犹寂寂,蟠烟庑院,锁暝莼汀。欲素心相讬,分付飞翎雷竞技APP。不那疏阑尽倚,终非肯、抛却沉酲。苔枝滑,微吟数阕,顾影但私叮。

      心事谁能领。正南风,吹云障日,卷花成病。一点浮埃推手过,搔了指间清影。空叹识、林园悄静。漫把微言相诤说,到头来赢得斜阳冷。流怨积,奔如井。

      天长地阔从头省。记当初、高台纵马,若般豪兴。半角城头旌徽矗,欲要天狼射净。无忖想、悉归虚境。人事尚来从变化,况人心不古时非正。朝寂寞,夜嘶哽。

      太行风景异,最异数云台。不独云鬟雾绕,莫便问苍苔。十步九泉三瀑,百步万岩千壑,激水净尘埃。流往甚边去,进自甚方来。

      子房洞,摩诘句,药王骸。多少名贤胜迹,故事费思猜。今我亦来寻住,可有诗人相伴,一释古情怀。跂石睹长峡,绝色是丹崖。

      又是中秋,凭添离恨,天涯浪迹频年。欲归无计,独坐惜冰蟾。把个当头月子,和心著,权作团圆。无那也,个中情味,浑不似乡关。

      堪怜。游子绪,无聊至甚,孜孜煎缠。更邻家玉笛,隔叶吹传。遥忆深闺瘦影,愁如我,遍倚阑干。西风紧,宜归兰室,抱个梦儿眠。

      2、谢将军:东晋谢尚,今河南太康县人,官镇西将军,镇守牛渚时,秋夜泛舟赏月,适袁宏在运租船中涌已作《咏史》诗,音辞都很好,遂大加赞赏,邀其前来,谈到天明。

      望月怀古,抒发不遇知音之伤感。首联开门见山点明牛渚夜泊及其夜景;颔联由望月过渡到怀古。从谢尚闻袁宏咏史事件中,领略到对于文学的爱好和对才

      能的尊重,是与地位高低无关的。颈联是由怀古回到现实,发出感慨,抒发不遇知音的深沉感喟。末联宕开写景,想象明朝挂帆远去的情景,烘托不遇知音之凄凉寂寞。

      诗为五律,却无对偶。有人认为李白才高,放逸不羁,兴之所至,随口讽诵,不顾及对偶。此说自有其理。

      《诉衷情·寒食》描写西湖寒食游览之盛况。开头两句点明地点、时令。“寒食更风流”则是全篇点睛之笔。以下“红船”、“花外”极写游人之盛和西湖的具体环境。“三千粉黛”以下三句,用数字领起全篇精神。“三千”极写“粉黛”之多,“十二”描“高楼”宽敞。实际词人如此为之的深意是表达富贵荣华都如过眼云烟的人生感悟。这首寒食词通篇热烈,最后归结到四大皆空的境界:“一片云头”。此词构思新颖,立意深刻。

      此词写西湖寒食时节游人盛况。全词奇丽清婉而造境空灵,歌咏西湖的诗词佳作中别饶风姿,构思新颖,立意深刻。

      上片开头两句点明地点、时令。首句称西湖为“小瀛洲”。“瀛洲”为海上神山之一。月山有水的胜地,用海上神山比之也正相合。而西湖之秀美又不似海山之壮浪,着一“小”字最贴切不过。下句“寒食更风流”则是全篇点睛之笔。“风流”一词本常用于写人,用写湖山,是暗将西湖比作了西子。寒食佳节,作为游览胜地的西湖更是别有景象,不同常日,故“寒食更风流”。“更风流”进一层,仍是笼统言之,三句以下才具体描写,用语皆疏淡而有味。把游湖大船称做“红船”,与“风流”“小瀛洲”配色相宜。厉鹗《湖船录》引释道原诗:“水口红船是妾家”,则红船或是妓船,故有“歌吹”。“花外有高楼”则用空间错位的笔触画出坐落湖畔山麓的画楼。这是一个阳光灿烂的日子,湖上飘着一层柔曼的轻纱,过片“晴日暖,淡烟浮”就清妙地画出这番景致。于是春花、红船、画楼、湖光、山色共同构成一幅美妙的图画,画外还伴奏着箫管歌吹之音乐。于此处下“恣嬉游”这三字,才觉真力弥满,游春士女之众可想而知。词人却并不铺写这种盛况,而采有了举一反三、画龙点睛的手法写道:“三千粉黛,十二阑干”。以“粉黛”代美人,言外香风满湖,与“风流”二字照应。美人竟然如此之多,则满湖游众之多更不待言了。“阑干”与“高楼”照映,又包括湖上的亭阁,使人窥斑见豹。

      结尾三句用数字领起全篇精神。“三千”极写“粉黛”之多,“十二”描“高楼”宽敞。实际词人如此为之的深意是表达富贵荣华都如过眼云烟的人生感悟。同时语言精整而凝炼。特别是鼎足对的运用很有趣味,写随数目的递减,景象渐由湖面移向天外,形象由繁多而渐次浑一,意境也逐渐高远,至最后的“一片云头”之句,颇含不尽之意。《维摩经》云:“是身如浮云,须臾变灭,”李白《宫中行乐词》云:“只愁歌舞散,化作彩云飞。”作者巧用“浮云”之喻,于写足繁华热闹之后,著一冷语,遂使全篇顿添深意。

      【注】顾炎武,明清之际著名学者、诗人。明末投身反宦官、权贵斗争。清兵南下,参加人民抗清起义。入清后,多次拒绝清廷征召,流亡北方,考察山川形势,志存恢复。

      9.阅有看到、见证之意。这里用了拟人手法,生动逼真地写出了江山见证了我头发变白的过程,表明了作者对恢复明朝矢志不渝、坚持到底的决心。(手法2分,分析2分)

      10.这首诗既有对远在他乡的友人的思念;(1分)又有对自己身世飘零的感慨;(1分)更隐含着深沉的爱国情怀。(2分)

      9.试题分析:这是一道炼字题,炼字类题目一般从以下几方面着手:该字的字典义+临时语境义,该字使用的表达技巧+表达效果,该字所传递的作者的情感、态度。

      考点: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10.试题分析:这是一首酬答诗。王处士,名炜,是作者的好友。此诗写出了他们虽天涯沦落,却肝胆相照的友情,写得沉着深挚。它在抒写离情别愫之中,又交织着对国家兴亡的深沉感慨,而这两种情感却是如此有机地熔铸在一起,整首诗苍凉沉郁,情深意切,表达了作者对清朝统治者的不满,对恢复明朝统治的矢志不渝。颇能打动读者的心弦。诗文的风格深沉蕴藉,语势有停顿转折。

      清明节,传统有与亲友结伴踏青、祭祖扫墓的习俗。可是诗中的“行人”却独自在他乡的旅途上,心中的感受是很孤独、凄凉的,再加上春雨绵绵不绝,更增添了“行人”莫名的烦乱和惆怅,情绪低落到似乎不可支持。然而“行人”不甘沉湎在孤苦忧愁之中,赶快打听哪儿有喝酒的地方,让自己能置身于人和酒的热流之中。于是,春雨中的牧童便指点出那远处的一片杏花林。诗歌的结句使人感到悠远而诗意又显得非常清新、明快。

      《江南通志》载:杜牧任池州刺史时,曾到过杏花村饮酒,诗中杏花村指此。附近有杜湖、东南湖等胜景。本诗写一个离乡在外的“行人”,在春雨绵绵的清明时节欲借酒浇愁的心情。诗中的行人、酒家、牧童、杏花村,山道湾湾、春雨飘洒,构成了一幅情趣盎然的“清明烟雨画”。

      【注释】①此诗作于庆历七年,欧阳修被贬为滁州知州的第三年。丰乐亭,在琅琊山幽谷泉上,距醉翁亭不远,为欧阳修所建。

      【答案】1.绿树、山鸟、晴风、落花(答出3项及以上给1分)、明媚(1分)

      注:欧阳修早年被贬颍州,晚年又隐居于此,州城西北,有一天然水泊,人称西湖,风景优美,是当时的名胜之地。欧阳修常来此游览。六幺,为唐代琵琶曲名。

      1.词的上片中“逐”和“出”两个字用得极其精妙,请任选一个字进行赏析(2分)

      【答案】1.“出”符合荡秋千时在围墙之上时隐时现的情况,暗中写出了秋千女的形象。

      ①万笏(hù户):天山群峰。笏,古代朝会时所拿的一种狭长板子,有事则书于上,以免遗忘,形似一曲背老人。这里以其形状群峰。琼瑶:美玉,比喻天山上的积雪。

      1840年,英军入侵天津海口,清政府派直隶总督琦善前往谈判,并将林则徐撤职查办,随后充军伊犁(今属新疆)。《塞外杂咏》即林则徐充军途中,见天山风貌有感而发。林则徐虽不以文名,其诗却自有独到之处,尤其是他忧国忧民的高尚情操,不愧为世人敬仰。

      诗从写景入手:“天山万笏耸琼瑶,导我西行伴寂寥。”天山雪峰,数以万计,笏一般陡峭,玉一般洁白,它们导着作者西行,一路上与作者为伴、互慰寂寥。诗中所谓的“寂寥”,不仅是林则徐在充军途中的寂寞,更是他在政治立场上的孤独。清朝后期,朝廷腐败无能,外国侵略者先是以毒害中国,待中国“几无可以御敌之兵,无可以充饷之银”时,继而又以枪炮掠夺土地。人民水深火热,国家危在旦夕。在此紧要关头,林则徐极力主张抗外,并以“虎门销烟”事件震惊中外。而以皇帝为首的“求和派”却甘受屈辱,苟且偏安,并无理地排斥和打击“主战派”。林则徐的心情,与南宋爱国词人辛弃疾在《摸鱼儿》中所写的“千金纵买相如赋,脉脉此情谁诉”一样,空有杀敌报国的拳拳忠心,却得不到朝廷理会,其中的“寂寥”,可谓刻骨铭心。

      林则徐置身于茫茫雪原,由雪山的寂寞联想到自己的寂寞,继而想到整个“主战派”被朝廷冷落,想到中国沿海正在遭受侵略者的蹂躏,不能不悲愤。悲愤之极,又无可奈何,只有喧泄于长笑之中。“我与山灵相对笑,满头晴雪共难消。”山是不会笑的,但此时的雪山在诗人心中却是有灵魂的——它们和诗人一样,满头都是难消的“晴雪”。南宋爱国诗人陆游在《诉衷情》里说:“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戍梁州。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裘。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州!”林则徐此时也已年近花甲,当他放眼荒漠而凄凉的雪原,或许也有一种“心在沿海,身老天山”的感慨。不同的是,宋朝的敌人是金国,天山一带正是战斗的前线。二人所处的时代不同,环境也不同,但他们的命运又极其相似。不管“匹马戍梁州”的陆游,还是虎门销烟的林则徐,他们所面对的,一个是“直把杭州作汴州”的南宋朝廷,一个是“量中华之物力,结与国之欢心”的满清政府,他们的理想和抱负,最终都只能是“关河梦断”,“尘暗貂裘”。

      “我与山灵相对笑,满头晴雪更难消。”一代民族英雄林则徐在堕落的王朝里倍受排挤,被贬途中,只有寂寥雪山相伴,忧心如焚却无人可倾诉,只能与山灵相对笑,他笑出了报国无门的内心之痛,扼腕长叹,一夜黑发变银丝,他的笑令人悲痛。

      读完这首诗,读者不难感受到诗人对当时腐朽政治的痛心和不满。林则徐是“禁烟派”和“主战派”的代表人物,为广东禁烟和沿海防敌做出了重大成绩。到头来,朝廷却给林则徐和其他禁烟官兵加上了“误国病民”的罪名。林则徐心中的委屈之大、悲愤之深,不言而喻。然而诗中并无灰心、沉落之意,这正是诗的可贵之处。范仲淹在《岳阳楼记》中说:“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林则徐也是这样,他并没有因为个人的荣辱得失而忘记了国家和民族。林则徐在谪戍伊犁期间,仍为加强边防做出了重大贡献,并通过译辑《四洲志》首先察觉了沙俄窥视中国的野心。他老病之时,仍大声疾呼:“终为中国患者,其俄罗斯乎!吾老矣,君等见之。”历史证明,他的预见完全正确。

      刘长卿(? -786至791),字文房。唐河间县(今属河北)人,一作宣城(今属安徽)人。天宝中进士。官监察御史。因性情耿直,开罪权贵,一度被诬下狱。不久,被眨潘州南巴(今广东茂名县)尉。官终随州(今湖北随县)刺史,世称刘随州。刘长卿的诗多反映仕途坎坷、社会离乱之作。五言诗歌长写景,时称“五言长城”。有《刘随州诗集》.

      新年佳节,家人团聚,其乐融融。而诗人却海角天涯,客居他乡,自然倍感寂寞,乡思绵绵而潸然泪下了。但诗人刘长卿的笔锋没有就此止步,而导引着人们的思绪拾级而上。“老至居人下”,一个“老”字平添了孤独的悲哀,而况又“居人下”,点出了贬官异地,寄人篱下的苦况。步步深入,多层次地剖现了诗人痛感时光流逝,归心似箭的沉重心情。最后四句以具体形象描绘了刘长卿与山猿、江柳同度岁月的寂寞凄凉生活,委婉地发出了对权贵、奸佞小人的控诉。《新年作》全诗如山间呜咽的流泉,曲折而下,宛转动人。

      春又老,南陌酒香梅小。遍地落花浑不扫,梦回情意悄。红笺寄与添烦恼,细写相思多少。醉后几行书字小,泪痕都揾了。

      南陌酒香梅小,南陌是一个地名,南陌的酒,还是很香,满树的梅花却瘦弱了。这里有对比的意思。虽然对比的意思很糟糕,酒香对梅小。但这正是高明之处,酒香是过去闻到的,梅小是此时的。是回忆和现实的比较。回忆是美好的,现实是潦倒的。

      遍地落花浑不扫梦回情意悄红笺寄与添烦恼细写相思多少醉后几行书字小泪痕都揾了。这几句就很简单了。遍地落花浑不扫,落花满地也不曾去扫,此时的我仍旧是在梦中啊。梦里我回到了那个恋爱的季节,多么狂热、多么美好。(红笺是书信的意思,古人喜欢把信纸折成笺。)写信给他只是让自己越来越想他,徒增烦恼,在信中寄托了我多少的相思之情。醉后,)古人无论男子还是女子都爱喝酒,因为诗歌都是这么写的,其实这多半是配合诗词的意境罢了。)这句的表面意思就是喝酒了后,给你想情书,一边哭,一边写。哭的眼泪都干了,眼睛也模糊了,字也越写越小。

      这就是以一个女子口吻来写的词,宋朝的人为什么喜欢这么写的。可怜永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这是唐朝,唐朝的男人出外打战,女人在家想男人。建功立业是每个男人的梦想。然而宋朝太弱小了,他们不能。所以只好回忆回忆了。

      平岸小桥千嶂抱,柔蓝一水萦花草。茅屋数间窗窈窕。尘不到,时时自有春风扫。

      午枕觉来闻语鸟,欹眠似听朝鸡早。忽忆故人今总老。贪梦好,茫然忘了邯郸道。

      王安石晚年这首山水词所表现的是一种恬静的美, 就中反映出他在退出政治舞台后的生活情趣和心情:

      对世途感到厌倦,而对大自然则无限向往,动辄借自 然景物以抒发自己的幽怀。全词以景起,以情结,而

      情与景之间,由茅屋午梦加以沟通,使上下片写景与 抒情之间不觉截然有分界。

      起首二句写得极为娟秀,为人所称誉,乃融化他人句而来。吴聿《观林诗话》记王安石尝于江上人家壁间见一绝,深味其首句‘一江春水碧揉蓝’,为踌躇久之而去,已而作小词,有‘平岸小桥千嶂抱,柔蓝一水萦花草’之句。盖追用其词。此见词人善于融炼诗句,浑然天成。他用一水来概括一江春水,添萦花草三字烘托春光烂漫,丰富了原句的内容,提取原诗精华,调合得巧妙自然。柔蓝一水,形容水色清碧,柔下得轻盈贴切,形象生动,使词的画面呈现出一种美丽、清新、宁静的色彩美。

      茅屋数间窗窈窕三句,以窈窕形容窗的幽深,反映出茅屋千嶂抱着的竹林里的深窈秀美。他同期写的《竹里》诗可与此参读:竹里编茅倚石根,竹茎疏处见前村。闲眠尽日无人到,自有春风为扫门。此即词中茅屋数间的一般情景。茅屋三句,包涵了《竹里》诗的全部情景,但情韵连续,融成一片,更见精严。午枕觉来闻语鸟一句,见出词人那种与花鸟共忧喜、与山水通性情的悠闲的情致与恬淡的心境。欹眠句,从睡醒闻鸟声,联想到当年从政早朝时骑马听朝鸡,恍如隔世。这并非久静思动,却是绚烂归于平淡后常有的心理反应。

      其比较的结果,马上的鸡声还是比此时枕上的鸟声动听。此意由下文再补足。忽忆故人今总老,反衬自己之已老。而此时贪爱闲话的午梦,已丢却卢生邯郸道上所作的建功树名,出将入相的黄粱幻梦(见唐沈既济《枕中记》)。

      王安石二次罢相隐居金陵以后,心境渐渐平淡下来。叶梦得《避暑录话》记载:王荆公不爱,非卧即行。晚卜居钟山谢公墩,畜一驴,每食罢,必日一至钟山,纵步山间,倦则即定林而睡,往往至日昃及归。这种旷日的游历体察,引发词人创作了不少描写水光山色的景物词。这首词,艺术的锤炼上比早年更为成熟。历来的评论家,极推崇王安石晚年写景抒情的小诗,而往往忽略这类风格的词。其实,这首得比其同类的诗还要出色。此词的主要特色,是善于融诗入词。

      注:①宗一:柳宗元的从弟,元和十一年春,自柳州赴江陵。越江,未详所指,疑即柳州诸江也。②桂岭:这里泛指柳州附近的山。③洞庭:在柳州至江陵途中。

      11.(1)送别诗、黯然。理由:首联写自己身世飘零之时又遭逢兄弟离别,黯然神伤;颔联回忆自己被贬谪的经历,愤懑与愁苦;颈联写别后山川阻隔,相见很难,令人伤感;尾联写今后寄以相思之梦,以表思念之苦。四联句子无不跟黯然相关。

      (2)表达特色:想象(化实为虚或以虚写实)、融情于景。作者写别后以思念入梦,在梦中经常梦见弟弟去的郢一带的烟树,(或在迷离恍惚的烟树间与宗一相见),化实为虚,意境迷离,将思念之意表现得异常深切感人。

      公元前196年(汉高祖十一年),淮南王英布。秦末汉初名将。六县(今安徽六安)人,因受秦律被黥,又称黥布。起兵反汉,刘邦抱病御驾亲征。公元前195年,刘邦凯旋而归,途经故乡沛县,乃置酒沛宫,邀家乡父老子弟欢宴,把酒话旧,感慨万千,酒酣兴起,击筑(按:一种古乐器)而歌。当时,刘邦且歌且舞,由120 名少年儿童伴唱,群情为之激昂,刘邦歌毕,流下行行热泪。《史记·高祖本纪》:“(高祖)令儿皆和习之。高祖乃起舞,慷慨伤怀,泣数行下。”高祖驾崩之后,又令沛邑按四季在他的宗庙里歌唱舞蹈。惠帝、景帝、武帝三朝,都把它作为在乐府里经常练习的旧乐章。故汉朝人称之为《三侯之章》,后人题为《大风歌》(始于《艺文类聚》),并纪其盛,曰“歌风台”,后汉蔡邕以大篆书歌勒石,至今二千年。

      这首诗歌只有三句,23字,却字字金石,掷地有声,其奋发有为之志,悲壮豪放;建功立业之心,气势磅礴;安邦忧国之虑,凝重深切。可谓壮怀激烈,感人肺腑!

      第一句:大风起兮云飞扬。表意为:大风刮起来了,云随着风翻腾奔涌啊!唐代的李善曾解释说:“风起云飞,以喻群雄竞逐,而天下乱也。”(汲古阁本李善注《文选》卷二十八))“群雄竞逐而天下乱”,显然是指秦末群雄纷起、争夺天下的情状。(按:“群雄竞逐”的“雄”,在《文选》有些版本中作为“凶”,则当指汉初英布等人的叛乱,有误。)

      第二句:威加海内兮归故乡。意思是说,这是我平定天下后,威震四海,而荣归故乡啊!威:威力;威武。加:凌驾。海内:四海之内,就是“天下”的意思。我国古人认为天下是一片大陆,四周大海环绕,海外则荒不可知。兮:表示语气的词,类似现在的“啊”。

      从这两句中,我们可以看出,刘邦坦率承认:他之所以“威加海内”,首先有赖于“大风起兮云飞扬”的局面。但是,风云并非人力所能支配,这种局面并不是由刘邦造成的,而是他的运气好,偶然碰上了这种局面。后来,他终于登上了帝位,这是他抓住机遇,努力奋斗,充分施展才智的结果。

      这两句,刘邦以自然界的风云变化,意为把他推上皇帝宝座的客观条件,显示了刘邦的踌躇满志。

      第三句:安得猛士兮守四方!意思是:怎样得到猛士去守卫国家的边疆啊!安得:怎样得到。身为皇帝的刘邦认为,要保住天下,必须有猛士为之守卫四方,但世上有没有这样的猛士?如果有,能否找到他们并使之为自己服务呢?从平定韩信、彭越、英布等异姓诸侯王叛乱事件后刘邦的心态分析,可见此时的刘邦不但毫无把握,而且深感忧虑和不安,这是一种深层次的思考。

      为什么这么说呢?我们知道,楚汉战争,是刘邦与项羽的智慧较量。在这场战争中,刘邦之所以能够战胜项羽,主要是萧何、韩信、张良等人聚于刘邦麾下,而刘邦又善于用人之长,适才量力谋图大计。

      相传刘邦与韩信曾经有过一段对话,从这段对话中就可以看出刘邦在用人方面的过人之处。刘邦问韩信:“寡人能带多少兵?”韩信说:“不过十万。”刘邦又问:“你又能带多少兵呢?”韩信回答:“韩信将兵,多多益善。”刘邦甚为不悦。韩信接着又说:“皇上不善将兵,而善将将。”刘邦悦。

      由此可见,用人之道,自古帝王无不重视。但真正能用对人才,用好人才,并取得成功的并不多见,而刘邦就是这样一位集大成者。有一次,刘邦在洛阳南宫开庆功宴,他坦然地说:“夫运筹策帷帐(运筹帷幄)之中,决胜於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按:即张良)。镇国家,抚百姓,给餽馕(供给粮饷),不绝粮道,吾不如萧何。连(统率)百万之军,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此三者,皆人杰也,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也。项羽有一范增而不能用,此其所以为我擒也。”(《史记·高祖本纪》)

      当然,在楚汉战争中,刘邦之所以能取得胜利,还与依靠许多支军队的协同作战分不开。这些军队,有的是刘邦的盟军,本无统属关系;有的虽然原是他的部属,由于在战争中实力迅速增强,已成尾大不掉之势。但是,这些军队也会成为刘邦的一大隐患。项羽失败后,如果这些军队联合起来反对刘邦,刘邦是无法应付的。所以,刘邦在登上帝位的同时,他不得不把几支主要军队的首领封为王,让他们各自统治一片相当大的地区。可是,这些诸侯绝不可能永远效忠于刘邦。刘邦也意识到了这一点,当发现他们一旦有叛乱的迹象,刘邦就会以各个击破的策略,把他们消灭,以巩固自己的政权。

      《大风歌》是一首即兴而作的歌辞,寓意深刻。使我们既能看出刘邦是一位当取天下的英雄,有远大的理想与抱负;也能看出他在战胜西楚霸王项羽,成了汉朝的开国皇帝后,他那兴奋、欢乐、踌躇满志的情态;更能看出他平定叛乱后内心深处隐藏着的恐惧、忧虑、悲哀的矛盾心理。

      如果说项羽的《垓下歌》“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表现了失败者的悲哀,那么《大风歌》就显示了胜利者的悲哀。而作为这两种悲哀的纽带的,则是个人力量的渺小和安邦定国艰难的伤感。不是吗?此时酒酣歌舞的刘邦,想起过去自己怎样战胜项羽,后来又怎样平定韩信、彭越叛乱,这次又怎样讨伐英布叛乱,又想到以后怎样治理好国家,再上哪儿去找拥戴、效忠于他的猛士来帮他守卫疆土呢?这就难怪他借酒当歌“慷慨伤怀,泣数行下”了。

      古人云:诗言志。从《大风歌》可以看出,刘邦决非草莽之辈,而是一个具有雄才大略、远见卓识的以布衣之身提三尺剑而取得天下,建立大汉基业的英雄;是一个百折不挠,“能斗智时决不斗力”, 善于处理人际关系,有高超的用人、驭人能力的帝王。

      有一次,项羽、刘邦见到秦始皇的车驾,项羽说:“彼可取而代也!”刘邦回答:“大丈夫当如是!”可见,不以成败论英雄。刘邦也好,项羽也罢,都是英雄。因为他们都有英雄的生活。故唐代诗人陈陶《歌风台》诗曰:

      《大风歌》是一首并无文饰的口语化的楚辞体歌谣,宋代陈岩肖说:“汉高帝(祖)《大风歌》不事华藻,而气概远大,真英主也。”(《康溪诗话》卷上)南宋朱熹道:“汉高祖的《大风歌》是自千载以来,人主之词,亦未有若是其壮丽而奇伟也。呜呼,雄哉!”(《楚辞集注》卷一)明代的胡应麟更称誉《大风歌》是“千秋气概之祖”。(《诗蔽》内编卷三)清代袁枚评价刘邦“马上归来句亦工”,意思是说刘邦驰骋疆场归来,诗也写得很好。清代王夫之认为《大风歌》其神韵所不待论。(《古诗评选》)由此可见,历代文人、学者对《大风歌》评价之高,推崇之至。

      因刘邦是中国历史上创作短歌的皇帝,所以他的《大风歌》被誉为“千古人主第一词。”

      曲江又名曲江池,故址在今西安城南五公里处,原为汉武帝所造。唐玄宗开元年间大加整修,池水澄明,花卉环列。其南有紫云楼、芙蓉苑;西有杏园、慈恩寺。是著名游览胜地。

      在曲江看花吃酒,正遇“良辰美景”,可称“赏心乐事”了,但作者却别有怀抱,一上来就表现出无可奈何的惜春情绪,产生出惊心动魄的艺术效果。他一没有写已经来到曲江,二没有写来到曲江时的节令,三没有写曲江周围花木繁饶,而只用“风飘万点”四字,就概括了这一切。“风飘万点”,不止是客观地写景,缀上“正愁人”三字,重点就落在见景生情、托物言志上了。“风飘万点”,这对于春风得意的人来说,会煞是好看,该不会又“正愁人”。但是作者面对的是“风飘万点”,那“愁”却早已萌生于前此的“一片花飞”,因而用跌笔开头:“一片花飞减却春!”历尽漫长的严冬,好容易盼到春天来了,花儿开了。这春天,这花儿,是很值得人们珍惜的。然而“一片花飞”,又透露了春天消逝的消息。敏感的、特别珍惜春天的诗人就不能不“愁”。“一片”,是指一朵花儿上的一个花瓣。因一瓣花儿被风吹落就感到春色已减,暗暗发愁,可如今,面对着的分明是“风飘万点”的严酷现实啊!因此“正愁人”三字,非但没有概念化的毛病,简直力透纸背。

      “风飘万点”已成现实,那尚未被风飘走的花儿就更值得爱惜。然而那风还在吹。剩下的,又一片、一片地飘走,眼看即将飘尽了。第三句就写这番情景:“且看欲尽花经眼。”“经眼”之花“欲尽”,只能“且看”。“且”,是暂且、姑且之意。而当眼睁睁地看着枝头残花一片、一片地被风飘走,加入那“万点”的行列,心中滋味就不怎么样了。于是来了第四句:“莫厌伤多酒入唇。”吃酒为了消愁。一片花飞已愁;风飘万点更愁;枝上残花继续飘落,即将告尽,愁上添愁。因而“酒”已“伤多”,却禁不住继续“入唇”啊!

      蒋弱六云:“只一落花,连写三句,极反复层折之妙。接入第四句,魂消欲绝。”这是颇有见地的。然而作者没有说明要如此“反复层折”地写落花,以致魂消欲绝的原因,究竟是仅仅叹春光易逝,还是有慨于难于直陈的人事问题。

      第三联“江上小堂巢翡翠,苑边高冢卧麒麟。”就写到了人事。或谓此联“更发奇想惊人”,乍看确乎“奇”得出人意外,细想却恰恰在人意中。诗人“且看欲尽花经眼”,目光随着那“风飘万点”在移动:落到江上,就看见原来住人的小堂如今却巢着翡翠──翡翠鸟筑起了窝,何等荒凉;落到苑边,就看见原来雄踞高冢之前的石雕墓饰麒麟倒卧在地,不胜寂寞。经过安史之乱,曲江往日的盛况远没有恢复;可是,好容易盼来的春天,眼看和万点落花一起,就要被风葬送了!这并不是什么“惊人”的“奇想”,而是触景伤情。面对这残败景象的办法,仍不外是“莫厌伤多酒入唇”,只不过换了一种漂亮的说法,就是“行乐”:

      这两句意思是:难道“物理”就是这样的吗?如果只能如此,无法改变,那就只须行乐,何必让浮荣绊住此身,失掉自由呢?

      联系全篇来看,所谓“行乐”,不过是他自己所说的“沉饮聊自遣”、或李白所说的“举怀消愁愁更愁”而已,“乐”云乎哉!

      绊此身的浮荣指的就是“左拾遗”那个从八品上的谏官。因为疏救房琯,触怒了肃宗,从此,为肃宗疏远。作为谏官,他的意见却不被采纳,还蕴含着招灾惹祸的危机。这首诗就是公元758年(乾元元年)暮春任“左拾遗”时写的。到了这年六月,果然受到处罚,被贬为华州司功参军。从写此诗到被贬,不过两个多月的时间。明乎此,就会对这首诗有比较确切的理解。雷竞技APP雷竞技APP雷竞技APP

    鉴赏

    相关诗文

    雷竞技APP古诗大全100首优选

    唐代李白

      雷竞技APP《古诗大全100首优选》可能是您在寻找古诗词推荐过程中需要的内容,欢迎参考阅读!

      夜阑鸟鹊相争处,林下线首、五月六日,发石头城,步望前船,示舍弟兼寄侯郎(唐代-沈亚之)

    雷竞技APP古诗大全100首优选

      第40首、寄右史李定言(许浑集寄李定言律诗第二三联即此四句)(唐代-姚合)

      第69首、和陈许王尚书酬白少傅侍郎长句因通简汝洛旧游之什(唐代-刘禹锡)

      [教学目标] 1.学习第二首诗《观书有感》,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2.理解重点词语和诗句的意思。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的意思,能借助图画,想象《观书有感》所描绘的景象。 3.感受古诗文字和意境的美,领悟知识和实践的关系,懂得不断读书,不断吸取新知识的重要性。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背诵《冬夜读书示子聿》。 2.说说诗人想通过这首诗告诉儿子什么道理呢? 3.板书诗题《观书有感》 释题。观书:读书。 4.简介诗人朱熹。 朱熹是南宋著名理学家。淳熙八年十二月雷竞技APP,任直秘阁受命巡视台州时,

      [教材简析] 本课是由两首古诗组成,一首是陆游的《冬夜读书示子聿》,一首是朱熹的《观书有感》,两首诗的作者都是南宋诗人,两首诗都是写的读书产生的感想。 宋诗讲究一个理趣,常常以诗喻理,流露出一种情趣、理趣,在诗歌的感性形象中闪烁着理性的睿智。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这就是理性的光辉。 但这两首诗又有所不同:第一首前两句也是写的读书的感受,教育我们做学问要孜孜不倦,持之以恒。后两句教育我们要理论联系实际,这才是真正有学问的人。第二首诗的前两句是写景,后两句抒发感受:人

    雷竞技APP古诗词赏析

    唐代李白

      无论是身处学校还是步入社会,大家都经常接触到古诗吧,古诗可分为古体诗和近体诗两类。你还在找寻优秀经典的古诗吗?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古诗词赏析,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图1)

      此词为元丰七年(1084)十一月作者至高邮与秦观相会后,于淮上饮别之词。词中反映了苏、秦两人的深挚情谊。

      起二句,写淮上饮别后的情景。秦观厚意拳拳,自高邮相送,溯运河而上,经宝应至山阳,止于淮上,途程二百余里。临流帐饮,惜别依依。词人归卧船中,只听到淮水波声,如拍枕畔,不知不觉又天亮了。着一“晓”字,已暗示一夜睡得不宁贴。“隙月”,指船篷罅隙中所见之月。据王文诰《苏文忠公诗编注集成。总案》载,苏轼于冬至日抵山阳,十二月一日抵泗州。与秦观别时当十一月底,所见之月是天亮前从东方升起不久的残月,故“窥人小”三字便形容真切。“无情汴水自东流,只载一船离恨向西州”,二语为集中名句。汴水一支自开封向东南流,经应天府(北宋之南京,今河南商丘)、宿州,于泗州入淮。苏轼此行,先由淮上抵泗州,然后溯汴水西行入应天府。

      流水无情,随着故人东去,而自己却载满一船离愁别恨,独向西行。“无情流水多情客”(《泛金船》),类似的意思,苏词中也有,而本词之佳,全“载一船离恨”一语。以水喻愁,前人多有,苏轼是词,则把愁恨物质化了,可以载船中,逆流而去。这个妙喻被后人竞相摹拟。李清照《武陵春》词:“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声名竟出苏词之上。

      “西州”,龙榆生《东坡乐府笺》引傅注以为扬州,其实词中只是泛指西边的州郡,即东坡此行的目的地。

      过片二句,追忆当年两人同游的情景。元丰二年,东坡自徐州徙知湖州,与秦观偕行,过无锡,游惠山,唱和甚乐。复会于松江,至吴兴,泊西观音院,遍游诸寺。词云“竹溪花浦曾同醉”,当指此时情事。“酒味”,指当日的欢聚:“泪”,谓别后的悲辛。元丰二年端午后,秦观别东坡,赴会稽。七月,东坡因乌台诗案下诏狱,秦观闻讯,急渡江至吴兴寻问消息。以后几年间,苏轼居黄州贬所,与秦观不复相见。“酒味多于泪”,当有感而发。末两句故作反语,足见真情。“风鉴”,指以风貌品评人物。吴处厚《青箱杂记》卷四:“风鉴一事,乃昔贤甄识人物拔擢贤才之所急。”东坡对秦观的赏拔,可谓不遗余力。熙宁七年(1074年),东坡得读秦观诗词,大为惊叹,遂结神交。三年后两人相见,过从甚欢。后屡次向王安石推荐秦观。

      賸梦姻缘,痴心图画,几番旦暮曾经。昨宵熙月,一霎絮云倾。瘦玉泠香簪雪,担当尽、万结愉情。三生算,罗浮共住,待福字修成。

      春明,犹寂寂,蟠烟庑院,锁暝莼汀。欲素心相讬,分付飞翎雷竞技APP。不那疏阑尽倚,终非肯、抛却沉酲。苔枝滑,微吟数阕,顾影但私叮。

      心事谁能领。正南风,吹云障日,卷花成病。一点浮埃推手过,搔了指间清影。空叹识、林园悄静。漫把微言相诤说,到头来赢得斜阳冷。流怨积,奔如井。

      天长地阔从头省。记当初、高台纵马,若般豪兴。半角城头旌徽矗,欲要天狼射净。无忖想、悉归虚境。人事尚来从变化,况人心不古时非正。朝寂寞,夜嘶哽。

      太行风景异,最异数云台。不独云鬟雾绕,莫便问苍苔。十步九泉三瀑,百步万岩千壑,激水净尘埃。流往甚边去,进自甚方来。

      子房洞,摩诘句,药王骸。多少名贤胜迹,故事费思猜。今我亦来寻住,可有诗人相伴,一释古情怀。跂石睹长峡,绝色是丹崖。

      又是中秋,凭添离恨,天涯浪迹频年。欲归无计,独坐惜冰蟾。把个当头月子,和心著,权作团圆。无那也,个中情味,浑不似乡关。

      堪怜。游子绪,无聊至甚,孜孜煎缠。更邻家玉笛,隔叶吹传。遥忆深闺瘦影,愁如我,遍倚阑干。西风紧,宜归兰室,抱个梦儿眠。

      2、谢将军:东晋谢尚,今河南太康县人,官镇西将军,镇守牛渚时,秋夜泛舟赏月,适袁宏在运租船中涌已作《咏史》诗,音辞都很好,遂大加赞赏,邀其前来,谈到天明。

      望月怀古,抒发不遇知音之伤感。首联开门见山点明牛渚夜泊及其夜景;颔联由望月过渡到怀古。从谢尚闻袁宏咏史事件中,领略到对于文学的爱好和对才

      能的尊重,是与地位高低无关的。颈联是由怀古回到现实,发出感慨,抒发不遇知音的深沉感喟。末联宕开写景,想象明朝挂帆远去的情景,烘托不遇知音之凄凉寂寞。

      诗为五律,却无对偶。有人认为李白才高,放逸不羁,兴之所至,随口讽诵,不顾及对偶。此说自有其理。

      《诉衷情·寒食》描写西湖寒食游览之盛况。开头两句点明地点、时令。“寒食更风流”则是全篇点睛之笔。以下“红船”、“花外”极写游人之盛和西湖的具体环境。“三千粉黛”以下三句,用数字领起全篇精神。“三千”极写“粉黛”之多,“十二”描“高楼”宽敞。实际词人如此为之的深意是表达富贵荣华都如过眼云烟的人生感悟。这首寒食词通篇热烈,最后归结到四大皆空的境界:“一片云头”。此词构思新颖,立意深刻。

      此词写西湖寒食时节游人盛况。全词奇丽清婉而造境空灵,歌咏西湖的诗词佳作中别饶风姿,构思新颖,立意深刻。

      上片开头两句点明地点、时令。首句称西湖为“小瀛洲”。“瀛洲”为海上神山之一。月山有水的胜地,用海上神山比之也正相合。而西湖之秀美又不似海山之壮浪,着一“小”字最贴切不过。下句“寒食更风流”则是全篇点睛之笔。“风流”一词本常用于写人,用写湖山,是暗将西湖比作了西子。寒食佳节,作为游览胜地的西湖更是别有景象,不同常日,故“寒食更风流”。“更风流”进一层,仍是笼统言之,三句以下才具体描写,用语皆疏淡而有味。把游湖大船称做“红船”,与“风流”“小瀛洲”配色相宜。厉鹗《湖船录》引释道原诗:“水口红船是妾家”,则红船或是妓船,故有“歌吹”。“花外有高楼”则用空间错位的笔触画出坐落湖畔山麓的画楼。这是一个阳光灿烂的日子,湖上飘着一层柔曼的轻纱,过片“晴日暖,淡烟浮”就清妙地画出这番景致。于是春花、红船、画楼、湖光、山色共同构成一幅美妙的图画,画外还伴奏着箫管歌吹之音乐。于此处下“恣嬉游”这三字,才觉真力弥满,游春士女之众可想而知。词人却并不铺写这种盛况,而采有了举一反三、画龙点睛的手法写道:“三千粉黛,十二阑干”。以“粉黛”代美人,言外香风满湖,与“风流”二字照应。美人竟然如此之多,则满湖游众之多更不待言了。“阑干”与“高楼”照映,又包括湖上的亭阁,使人窥斑见豹。

      结尾三句用数字领起全篇精神。“三千”极写“粉黛”之多,“十二”描“高楼”宽敞。实际词人如此为之的深意是表达富贵荣华都如过眼云烟的人生感悟。同时语言精整而凝炼。特别是鼎足对的运用很有趣味,写随数目的递减,景象渐由湖面移向天外,形象由繁多而渐次浑一,意境也逐渐高远,至最后的“一片云头”之句,颇含不尽之意。《维摩经》云:“是身如浮云,须臾变灭,”李白《宫中行乐词》云:“只愁歌舞散,化作彩云飞。”作者巧用“浮云”之喻,于写足繁华热闹之后,著一冷语,遂使全篇顿添深意。

      【注】顾炎武,明清之际著名学者、诗人。明末投身反宦官、权贵斗争。清兵南下,参加人民抗清起义。入清后,多次拒绝清廷征召,流亡北方,考察山川形势,志存恢复。

      9.阅有看到、见证之意。这里用了拟人手法,生动逼真地写出了江山见证了我头发变白的过程,表明了作者对恢复明朝矢志不渝、坚持到底的决心。(手法2分,分析2分)

      10.这首诗既有对远在他乡的友人的思念;(1分)又有对自己身世飘零的感慨;(1分)更隐含着深沉的爱国情怀。(2分)

      9.试题分析:这是一道炼字题,炼字类题目一般从以下几方面着手:该字的字典义+临时语境义,该字使用的表达技巧+表达效果,该字所传递的作者的情感、态度。

      考点: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10.试题分析:这是一首酬答诗。王处士,名炜,是作者的好友。此诗写出了他们虽天涯沦落,却肝胆相照的友情,写得沉着深挚。它在抒写离情别愫之中,又交织着对国家兴亡的深沉感慨,而这两种情感却是如此有机地熔铸在一起,整首诗苍凉沉郁,情深意切,表达了作者对清朝统治者的不满,对恢复明朝统治的矢志不渝。颇能打动读者的心弦。诗文的风格深沉蕴藉,语势有停顿转折。

      清明节,传统有与亲友结伴踏青、祭祖扫墓的习俗。可是诗中的“行人”却独自在他乡的旅途上,心中的感受是很孤独、凄凉的,再加上春雨绵绵不绝,更增添了“行人”莫名的烦乱和惆怅,情绪低落到似乎不可支持。然而“行人”不甘沉湎在孤苦忧愁之中,赶快打听哪儿有喝酒的地方,让自己能置身于人和酒的热流之中。于是,春雨中的牧童便指点出那远处的一片杏花林。诗歌的结句使人感到悠远而诗意又显得非常清新、明快。

      《江南通志》载:杜牧任池州刺史时,曾到过杏花村饮酒,诗中杏花村指此。附近有杜湖、东南湖等胜景。本诗写一个离乡在外的“行人”,在春雨绵绵的清明时节欲借酒浇愁的心情。诗中的行人、酒家、牧童、杏花村,山道湾湾、春雨飘洒,构成了一幅情趣盎然的“清明烟雨画”。

      【注释】①此诗作于庆历七年,欧阳修被贬为滁州知州的第三年。丰乐亭,在琅琊山幽谷泉上,距醉翁亭不远,为欧阳修所建。

      【答案】1.绿树、山鸟、晴风、落花(答出3项及以上给1分)、明媚(1分)

      注:欧阳修早年被贬颍州,晚年又隐居于此,州城西北,有一天然水泊,人称西湖,风景优美,是当时的名胜之地。欧阳修常来此游览。六幺,为唐代琵琶曲名。

      1.词的上片中“逐”和“出”两个字用得极其精妙,请任选一个字进行赏析(2分)

      【答案】1.“出”符合荡秋千时在围墙之上时隐时现的情况,暗中写出了秋千女的形象。

      ①万笏(hù户):天山群峰。笏,古代朝会时所拿的一种狭长板子,有事则书于上,以免遗忘,形似一曲背老人。这里以其形状群峰。琼瑶:美玉,比喻天山上的积雪。

      1840年,英军入侵天津海口,清政府派直隶总督琦善前往谈判,并将林则徐撤职查办,随后充军伊犁(今属新疆)。《塞外杂咏》即林则徐充军途中,见天山风貌有感而发。林则徐虽不以文名,其诗却自有独到之处,尤其是他忧国忧民的高尚情操,不愧为世人敬仰。

      诗从写景入手:“天山万笏耸琼瑶,导我西行伴寂寥。”天山雪峰,数以万计,笏一般陡峭,玉一般洁白,它们导着作者西行,一路上与作者为伴、互慰寂寥。诗中所谓的“寂寥”,不仅是林则徐在充军途中的寂寞,更是他在政治立场上的孤独。清朝后期,朝廷腐败无能,外国侵略者先是以毒害中国,待中国“几无可以御敌之兵,无可以充饷之银”时,继而又以枪炮掠夺土地。人民水深火热,国家危在旦夕。在此紧要关头,林则徐极力主张抗外,并以“虎门销烟”事件震惊中外。而以皇帝为首的“求和派”却甘受屈辱,苟且偏安,并无理地排斥和打击“主战派”。林则徐的心情,与南宋爱国词人辛弃疾在《摸鱼儿》中所写的“千金纵买相如赋,脉脉此情谁诉”一样,空有杀敌报国的拳拳忠心,却得不到朝廷理会,其中的“寂寥”,可谓刻骨铭心。

      林则徐置身于茫茫雪原,由雪山的寂寞联想到自己的寂寞,继而想到整个“主战派”被朝廷冷落,想到中国沿海正在遭受侵略者的蹂躏,不能不悲愤。悲愤之极,又无可奈何,只有喧泄于长笑之中。“我与山灵相对笑,满头晴雪共难消。”山是不会笑的,但此时的雪山在诗人心中却是有灵魂的——它们和诗人一样,满头都是难消的“晴雪”。南宋爱国诗人陆游在《诉衷情》里说:“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戍梁州。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裘。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州!”林则徐此时也已年近花甲,当他放眼荒漠而凄凉的雪原,或许也有一种“心在沿海,身老天山”的感慨。不同的是,宋朝的敌人是金国,天山一带正是战斗的前线。二人所处的时代不同,环境也不同,但他们的命运又极其相似。不管“匹马戍梁州”的陆游,还是虎门销烟的林则徐,他们所面对的,一个是“直把杭州作汴州”的南宋朝廷,一个是“量中华之物力,结与国之欢心”的满清政府,他们的理想和抱负,最终都只能是“关河梦断”,“尘暗貂裘”。

      “我与山灵相对笑,满头晴雪更难消。”一代民族英雄林则徐在堕落的王朝里倍受排挤,被贬途中,只有寂寥雪山相伴,忧心如焚却无人可倾诉,只能与山灵相对笑,他笑出了报国无门的内心之痛,扼腕长叹,一夜黑发变银丝,他的笑令人悲痛。

      读完这首诗,读者不难感受到诗人对当时腐朽政治的痛心和不满。林则徐是“禁烟派”和“主战派”的代表人物,为广东禁烟和沿海防敌做出了重大成绩。到头来,朝廷却给林则徐和其他禁烟官兵加上了“误国病民”的罪名。林则徐心中的委屈之大、悲愤之深,不言而喻。然而诗中并无灰心、沉落之意,这正是诗的可贵之处。范仲淹在《岳阳楼记》中说:“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林则徐也是这样,他并没有因为个人的荣辱得失而忘记了国家和民族。林则徐在谪戍伊犁期间,仍为加强边防做出了重大贡献,并通过译辑《四洲志》首先察觉了沙俄窥视中国的野心。他老病之时,仍大声疾呼:“终为中国患者,其俄罗斯乎!吾老矣,君等见之。”历史证明,他的预见完全正确。

      刘长卿(? -786至791),字文房。唐河间县(今属河北)人,一作宣城(今属安徽)人。天宝中进士。官监察御史。因性情耿直,开罪权贵,一度被诬下狱。不久,被眨潘州南巴(今广东茂名县)尉。官终随州(今湖北随县)刺史,世称刘随州。刘长卿的诗多反映仕途坎坷、社会离乱之作。五言诗歌长写景,时称“五言长城”。有《刘随州诗集》.

      新年佳节,家人团聚,其乐融融。而诗人却海角天涯,客居他乡,自然倍感寂寞,乡思绵绵而潸然泪下了。但诗人刘长卿的笔锋没有就此止步,而导引着人们的思绪拾级而上。“老至居人下”,一个“老”字平添了孤独的悲哀,而况又“居人下”,点出了贬官异地,寄人篱下的苦况。步步深入,多层次地剖现了诗人痛感时光流逝,归心似箭的沉重心情。最后四句以具体形象描绘了刘长卿与山猿、江柳同度岁月的寂寞凄凉生活,委婉地发出了对权贵、奸佞小人的控诉。《新年作》全诗如山间呜咽的流泉,曲折而下,宛转动人。

      春又老,南陌酒香梅小。遍地落花浑不扫,梦回情意悄。红笺寄与添烦恼,细写相思多少。醉后几行书字小,泪痕都揾了。

      南陌酒香梅小,南陌是一个地名,南陌的酒,还是很香,满树的梅花却瘦弱了。这里有对比的意思。虽然对比的意思很糟糕,酒香对梅小。但这正是高明之处,酒香是过去闻到的,梅小是此时的。是回忆和现实的比较。回忆是美好的,现实是潦倒的。

      遍地落花浑不扫梦回情意悄红笺寄与添烦恼细写相思多少醉后几行书字小泪痕都揾了。这几句就很简单了。遍地落花浑不扫,落花满地也不曾去扫,此时的我仍旧是在梦中啊。梦里我回到了那个恋爱的季节,多么狂热、多么美好。(红笺是书信的意思,古人喜欢把信纸折成笺。)写信给他只是让自己越来越想他,徒增烦恼,在信中寄托了我多少的相思之情。醉后,)古人无论男子还是女子都爱喝酒,因为诗歌都是这么写的,其实这多半是配合诗词的意境罢了。)这句的表面意思就是喝酒了后,给你想情书,一边哭,一边写。哭的眼泪都干了,眼睛也模糊了,字也越写越小。

      这就是以一个女子口吻来写的词,宋朝的人为什么喜欢这么写的。可怜永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这是唐朝,唐朝的男人出外打战,女人在家想男人。建功立业是每个男人的梦想。然而宋朝太弱小了,他们不能。所以只好回忆回忆了。

      平岸小桥千嶂抱,柔蓝一水萦花草。茅屋数间窗窈窕。尘不到,时时自有春风扫。

      午枕觉来闻语鸟,欹眠似听朝鸡早。忽忆故人今总老。贪梦好,茫然忘了邯郸道。

      王安石晚年这首山水词所表现的是一种恬静的美, 就中反映出他在退出政治舞台后的生活情趣和心情:

      对世途感到厌倦,而对大自然则无限向往,动辄借自 然景物以抒发自己的幽怀。全词以景起,以情结,而

      情与景之间,由茅屋午梦加以沟通,使上下片写景与 抒情之间不觉截然有分界。

      起首二句写得极为娟秀,为人所称誉,乃融化他人句而来。吴聿《观林诗话》记王安石尝于江上人家壁间见一绝,深味其首句‘一江春水碧揉蓝’,为踌躇久之而去,已而作小词,有‘平岸小桥千嶂抱,柔蓝一水萦花草’之句。盖追用其词。此见词人善于融炼诗句,浑然天成。他用一水来概括一江春水,添萦花草三字烘托春光烂漫,丰富了原句的内容,提取原诗精华,调合得巧妙自然。柔蓝一水,形容水色清碧,柔下得轻盈贴切,形象生动,使词的画面呈现出一种美丽、清新、宁静的色彩美。

      茅屋数间窗窈窕三句,以窈窕形容窗的幽深,反映出茅屋千嶂抱着的竹林里的深窈秀美。他同期写的《竹里》诗可与此参读:竹里编茅倚石根,竹茎疏处见前村。闲眠尽日无人到,自有春风为扫门。此即词中茅屋数间的一般情景。茅屋三句,包涵了《竹里》诗的全部情景,但情韵连续,融成一片,更见精严。午枕觉来闻语鸟一句,见出词人那种与花鸟共忧喜、与山水通性情的悠闲的情致与恬淡的心境。欹眠句,从睡醒闻鸟声,联想到当年从政早朝时骑马听朝鸡,恍如隔世。这并非久静思动,却是绚烂归于平淡后常有的心理反应。

      其比较的结果,马上的鸡声还是比此时枕上的鸟声动听。此意由下文再补足。忽忆故人今总老,反衬自己之已老。而此时贪爱闲话的午梦,已丢却卢生邯郸道上所作的建功树名,出将入相的黄粱幻梦(见唐沈既济《枕中记》)。

      王安石二次罢相隐居金陵以后,心境渐渐平淡下来。叶梦得《避暑录话》记载:王荆公不爱,非卧即行。晚卜居钟山谢公墩,畜一驴,每食罢,必日一至钟山,纵步山间,倦则即定林而睡,往往至日昃及归。这种旷日的游历体察,引发词人创作了不少描写水光山色的景物词。这首词,艺术的锤炼上比早年更为成熟。历来的评论家,极推崇王安石晚年写景抒情的小诗,而往往忽略这类风格的词。其实,这首得比其同类的诗还要出色。此词的主要特色,是善于融诗入词。

      注:①宗一:柳宗元的从弟,元和十一年春,自柳州赴江陵。越江,未详所指,疑即柳州诸江也。②桂岭:这里泛指柳州附近的山。③洞庭:在柳州至江陵途中。

      11.(1)送别诗、黯然。理由:首联写自己身世飘零之时又遭逢兄弟离别,黯然神伤;颔联回忆自己被贬谪的经历,愤懑与愁苦;颈联写别后山川阻隔,相见很难,令人伤感;尾联写今后寄以相思之梦,以表思念之苦。四联句子无不跟黯然相关。

      (2)表达特色:想象(化实为虚或以虚写实)、融情于景。作者写别后以思念入梦,在梦中经常梦见弟弟去的郢一带的烟树,(或在迷离恍惚的烟树间与宗一相见),化实为虚,意境迷离,将思念之意表现得异常深切感人。

      公元前196年(汉高祖十一年),淮南王英布。秦末汉初名将。六县(今安徽六安)人,因受秦律被黥,又称黥布。起兵反汉,刘邦抱病御驾亲征。公元前195年,刘邦凯旋而归,途经故乡沛县,乃置酒沛宫,邀家乡父老子弟欢宴,把酒话旧,感慨万千,酒酣兴起,击筑(按:一种古乐器)而歌。当时,刘邦且歌且舞,由120 名少年儿童伴唱,群情为之激昂,刘邦歌毕,流下行行热泪。《史记·高祖本纪》:“(高祖)令儿皆和习之。高祖乃起舞,慷慨伤怀,泣数行下。”高祖驾崩之后,又令沛邑按四季在他的宗庙里歌唱舞蹈。惠帝、景帝、武帝三朝,都把它作为在乐府里经常练习的旧乐章。故汉朝人称之为《三侯之章》,后人题为《大风歌》(始于《艺文类聚》),并纪其盛,曰“歌风台”,后汉蔡邕以大篆书歌勒石,至今二千年。

      这首诗歌只有三句,23字,却字字金石,掷地有声,其奋发有为之志,悲壮豪放;建功立业之心,气势磅礴;安邦忧国之虑,凝重深切。可谓壮怀激烈,感人肺腑!

      第一句:大风起兮云飞扬。表意为:大风刮起来了,云随着风翻腾奔涌啊!唐代的李善曾解释说:“风起云飞,以喻群雄竞逐,而天下乱也。”(汲古阁本李善注《文选》卷二十八))“群雄竞逐而天下乱”,显然是指秦末群雄纷起、争夺天下的情状。(按:“群雄竞逐”的“雄”,在《文选》有些版本中作为“凶”,则当指汉初英布等人的叛乱,有误。)

      第二句:威加海内兮归故乡。意思是说,这是我平定天下后,威震四海,而荣归故乡啊!威:威力;威武。加:凌驾。海内:四海之内,就是“天下”的意思。我国古人认为天下是一片大陆,四周大海环绕,海外则荒不可知。兮:表示语气的词,类似现在的“啊”。

      从这两句中,我们可以看出,刘邦坦率承认:他之所以“威加海内”,首先有赖于“大风起兮云飞扬”的局面。但是,风云并非人力所能支配,这种局面并不是由刘邦造成的,而是他的运气好,偶然碰上了这种局面。后来,他终于登上了帝位,这是他抓住机遇,努力奋斗,充分施展才智的结果。

      这两句,刘邦以自然界的风云变化,意为把他推上皇帝宝座的客观条件,显示了刘邦的踌躇满志。

      第三句:安得猛士兮守四方!意思是:怎样得到猛士去守卫国家的边疆啊!安得:怎样得到。身为皇帝的刘邦认为,要保住天下,必须有猛士为之守卫四方,但世上有没有这样的猛士?如果有,能否找到他们并使之为自己服务呢?从平定韩信、彭越、英布等异姓诸侯王叛乱事件后刘邦的心态分析,可见此时的刘邦不但毫无把握,而且深感忧虑和不安,这是一种深层次的思考。

      为什么这么说呢?我们知道,楚汉战争,是刘邦与项羽的智慧较量。在这场战争中,刘邦之所以能够战胜项羽,主要是萧何、韩信、张良等人聚于刘邦麾下,而刘邦又善于用人之长,适才量力谋图大计。

      相传刘邦与韩信曾经有过一段对话,从这段对话中就可以看出刘邦在用人方面的过人之处。刘邦问韩信:“寡人能带多少兵?”韩信说:“不过十万。”刘邦又问:“你又能带多少兵呢?”韩信回答:“韩信将兵,多多益善。”刘邦甚为不悦。韩信接着又说:“皇上不善将兵,而善将将。”刘邦悦。

      由此可见,用人之道,自古帝王无不重视。但真正能用对人才,用好人才,并取得成功的并不多见,而刘邦就是这样一位集大成者。有一次,刘邦在洛阳南宫开庆功宴,他坦然地说:“夫运筹策帷帐(运筹帷幄)之中,决胜於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按:即张良)。镇国家,抚百姓,给餽馕(供给粮饷),不绝粮道,吾不如萧何。连(统率)百万之军,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此三者,皆人杰也,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也。项羽有一范增而不能用,此其所以为我擒也。”(《史记·高祖本纪》)

      当然,在楚汉战争中,刘邦之所以能取得胜利,还与依靠许多支军队的协同作战分不开。这些军队,有的是刘邦的盟军,本无统属关系;有的虽然原是他的部属,由于在战争中实力迅速增强,已成尾大不掉之势。但是,这些军队也会成为刘邦的一大隐患。项羽失败后,如果这些军队联合起来反对刘邦,刘邦是无法应付的。所以,刘邦在登上帝位的同时,他不得不把几支主要军队的首领封为王,让他们各自统治一片相当大的地区。可是,这些诸侯绝不可能永远效忠于刘邦。刘邦也意识到了这一点,当发现他们一旦有叛乱的迹象,刘邦就会以各个击破的策略,把他们消灭,以巩固自己的政权。

      《大风歌》是一首即兴而作的歌辞,寓意深刻。使我们既能看出刘邦是一位当取天下的英雄,有远大的理想与抱负;也能看出他在战胜西楚霸王项羽,成了汉朝的开国皇帝后,他那兴奋、欢乐、踌躇满志的情态;更能看出他平定叛乱后内心深处隐藏着的恐惧、忧虑、悲哀的矛盾心理。

      如果说项羽的《垓下歌》“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表现了失败者的悲哀,那么《大风歌》就显示了胜利者的悲哀。而作为这两种悲哀的纽带的,则是个人力量的渺小和安邦定国艰难的伤感。不是吗?此时酒酣歌舞的刘邦,想起过去自己怎样战胜项羽,后来又怎样平定韩信、彭越叛乱,这次又怎样讨伐英布叛乱,又想到以后怎样治理好国家,再上哪儿去找拥戴、效忠于他的猛士来帮他守卫疆土呢?这就难怪他借酒当歌“慷慨伤怀,泣数行下”了。

      古人云:诗言志。从《大风歌》可以看出,刘邦决非草莽之辈,而是一个具有雄才大略、远见卓识的以布衣之身提三尺剑而取得天下,建立大汉基业的英雄;是一个百折不挠,“能斗智时决不斗力”, 善于处理人际关系,有高超的用人、驭人能力的帝王。

      有一次,项羽、刘邦见到秦始皇的车驾,项羽说:“彼可取而代也!”刘邦回答:“大丈夫当如是!”可见,不以成败论英雄。刘邦也好,项羽也罢,都是英雄。因为他们都有英雄的生活。故唐代诗人陈陶《歌风台》诗曰:

      《大风歌》是一首并无文饰的口语化的楚辞体歌谣,宋代陈岩肖说:“汉高帝(祖)《大风歌》不事华藻,而气概远大,真英主也。”(《康溪诗话》卷上)南宋朱熹道:“汉高祖的《大风歌》是自千载以来,人主之词,亦未有若是其壮丽而奇伟也。呜呼,雄哉!”(《楚辞集注》卷一)明代的胡应麟更称誉《大风歌》是“千秋气概之祖”。(《诗蔽》内编卷三)清代袁枚评价刘邦“马上归来句亦工”,意思是说刘邦驰骋疆场归来,诗也写得很好。清代王夫之认为《大风歌》其神韵所不待论。(《古诗评选》)由此可见,历代文人、学者对《大风歌》评价之高,推崇之至。

      因刘邦是中国历史上创作短歌的皇帝,所以他的《大风歌》被誉为“千古人主第一词。”

      曲江又名曲江池,故址在今西安城南五公里处,原为汉武帝所造。唐玄宗开元年间大加整修,池水澄明,花卉环列。其南有紫云楼、芙蓉苑;西有杏园、慈恩寺。是著名游览胜地。

      在曲江看花吃酒,正遇“良辰美景”,可称“赏心乐事”了,但作者却别有怀抱,一上来就表现出无可奈何的惜春情绪,产生出惊心动魄的艺术效果。他一没有写已经来到曲江,二没有写来到曲江时的节令,三没有写曲江周围花木繁饶,而只用“风飘万点”四字,就概括了这一切。“风飘万点”,不止是客观地写景,缀上“正愁人”三字,重点就落在见景生情、托物言志上了。“风飘万点”,这对于春风得意的人来说,会煞是好看,该不会又“正愁人”。但是作者面对的是“风飘万点”,那“愁”却早已萌生于前此的“一片花飞”,因而用跌笔开头:“一片花飞减却春!”历尽漫长的严冬,好容易盼到春天来了,花儿开了。这春天,这花儿,是很值得人们珍惜的。然而“一片花飞”,又透露了春天消逝的消息。敏感的、特别珍惜春天的诗人就不能不“愁”。“一片”,是指一朵花儿上的一个花瓣。因一瓣花儿被风吹落就感到春色已减,暗暗发愁,可如今,面对着的分明是“风飘万点”的严酷现实啊!因此“正愁人”三字,非但没有概念化的毛病,简直力透纸背。

      “风飘万点”已成现实,那尚未被风飘走的花儿就更值得爱惜。然而那风还在吹。剩下的,又一片、一片地飘走,眼看即将飘尽了。第三句就写这番情景:“且看欲尽花经眼。”“经眼”之花“欲尽”,只能“且看”。“且”,是暂且、姑且之意。而当眼睁睁地看着枝头残花一片、一片地被风飘走,加入那“万点”的行列,心中滋味就不怎么样了。于是来了第四句:“莫厌伤多酒入唇。”吃酒为了消愁。一片花飞已愁;风飘万点更愁;枝上残花继续飘落,即将告尽,愁上添愁。因而“酒”已“伤多”,却禁不住继续“入唇”啊!

      蒋弱六云:“只一落花,连写三句,极反复层折之妙。接入第四句,魂消欲绝。”这是颇有见地的。然而作者没有说明要如此“反复层折”地写落花,以致魂消欲绝的原因,究竟是仅仅叹春光易逝,还是有慨于难于直陈的人事问题。

      第三联“江上小堂巢翡翠,苑边高冢卧麒麟。”就写到了人事。或谓此联“更发奇想惊人”,乍看确乎“奇”得出人意外,细想却恰恰在人意中。诗人“且看欲尽花经眼”,目光随着那“风飘万点”在移动:落到江上,就看见原来住人的小堂如今却巢着翡翠──翡翠鸟筑起了窝,何等荒凉;落到苑边,就看见原来雄踞高冢之前的石雕墓饰麒麟倒卧在地,不胜寂寞。经过安史之乱,曲江往日的盛况远没有恢复;可是,好容易盼来的春天,眼看和万点落花一起,就要被风葬送了!这并不是什么“惊人”的“奇想”,而是触景伤情。面对这残败景象的办法,仍不外是“莫厌伤多酒入唇”,只不过换了一种漂亮的说法,就是“行乐”:

      这两句意思是:难道“物理”就是这样的吗?如果只能如此,无法改变,那就只须行乐,何必让浮荣绊住此身,失掉自由呢?

      联系全篇来看,所谓“行乐”,不过是他自己所说的“沉饮聊自遣”、或李白所说的“举怀消愁愁更愁”而已,“乐”云乎哉!

      绊此身的浮荣指的就是“左拾遗”那个从八品上的谏官。因为疏救房琯,触怒了肃宗,从此,为肃宗疏远。作为谏官,他的意见却不被采纳,还蕴含着招灾惹祸的危机。这首诗就是公元758年(乾元元年)暮春任“左拾遗”时写的。到了这年六月,果然受到处罚,被贬为华州司功参军。从写此诗到被贬,不过两个多月的时间。明乎此,就会对这首诗有比较确切的理解。雷竞技APP雷竞技APP雷竞技APP

    雷竞技APP中华诗词网

    唐代李白

      2019年9月7日,第四届“诗词中国”传统诗词创作大赛在陕西省西咸新区沣东新城“诗经里”小镇举办了颁奖典礼。

      为传承优秀传统文化,激发全民对古近体诗词的欣赏和创作的热情,促进中华文化的繁荣与发展,中国出版集团、中央电视台、光明日报社、人民网、中华书局、中华诗词研究院、中华诗词学会、中国移动...

      2014年9月28日,第二届“诗词中国”传统诗词创作大赛在西安浐灞生态区世博园启动。此次大赛的主办方在首届之外,新增加了中国出版集团,并由中版集团旗下的中版文化传播有限公司承办。大...

      首届“诗词中国”传统诗词创作大赛于2012年9月28日正式启动。国务委员兼国务院秘书长马凯到会祝贺并发表讲线日公示结束,参与活动的总客户数2160.02万...

      西川,1963年出生于江苏徐州,1985年毕业于北京大学英文系。美国艾奥瓦大学2002年访问学者。现执教于北京中央美术学院人文学院。西川自80年代起即投身于全国性的青年诗歌运动。他和海子,骆一禾被誉为北大三诗人。出版作品有《深浅》,《大河拐大弯》等。其创作和诗歌理念在当代中国诗歌界影响广泛。

      戴望舒(1905-1950),1932年《现代》月刊创刊,他在上面发表许多著、译作。出版的诗集有《我底记忆》(1929)、《望舒草》(1933)、《望舒诗稿》(1937)、《灾难的岁月》(1937)、《戴望舒诗全编》(1989)。

      余秀华,1976年生于湖北省钟祥市石牌镇横店村,诗人。1998年,余秀华写下了第一首诗《印痕》,截至2015年1月,余秀华已写了2000多首诗。诗歌主题多关于爱情、亲情、生活感悟,以及她的残疾和无法摆脱的封闭村子雷竞技APP。

    雷竞技APP中华诗词网

      芒克(原名姜世伟),1950年11月出生。朦胧诗人的代表之一,生于沈阳,1956年全家迁到北京市。1969年到河北省白洋淀插队。1978年底与北岛共同创办文学刊物《今天》,并出版了处女诗集《心事》。1987年与唐晓渡、杨炼组织了“幸存者诗歌俱乐部”,并出版刊物《幸存者》。诗集有《阳光中的向日葵》(1988)、《芒克诗选...雷竞技APP

    古诗10雷竞技APP0首_

    唐代李白

      • 69、赠范晔 (北魏)陆 • 70、山中 (唐)王勃 凯 • 长江悲已滞,万里念将归。 • 折花逢驿使,寄与陇头人。 • 况属高风晚,山山黄叶飞。 • 江南无所有,聊赠一枝春。 • 71、哥舒歌 (唐)无名 • 72、新嫁娘 (唐)王建 氏 • 三日入厨下,洗手作羹汤。 • 北斗七星高,哥舒夜带刀。 • 未谙姑食性,先遣小姑尝。 • 至今窥牧马,不敢过临洮。

      • 81、赐萧瑀 (唐)李世 • 82、马诗 (唐)李贺 民 • 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 • 疾风知劲草,板荡识诚臣。 • 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 勇夫安知义?智者必怀仁。

      • 83、古离别 (唐)孟郊 • 84、岭上逢久别者又别 (唐)权德輿 • 欲别牵郎衣,郎今到何处? • 不恨归来迟,莫向临邛去。 • 十年曾一别,征路此相逢。 • 马首向何处,夕阳千万峰。

      • 33、照镜见白发 (唐) • 34、送朱大人入秦 (唐) 张九龄 孟浩然 • 宿昔青云志,蹉跎白发年。 • 游人五陵去,宝剑值千金。 谁知明镜里,形影自相怜。 • 分手脱相赠,平生一片心。 • 35、中南望馀雪 (唐) • 36、相思 (唐)王维 祖咏 • 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 • 终南阴岭秀,积雪浮云端。 • 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 • 林表明霁色,城中增暮寒

    古诗10雷竞技APP0首_

      • 45、瀑布 (唐)施肩吾 • 46、题西施石 (唐)王 轩 • 豁开青冥颠,泻出万丈泉。 • 岭上千峰秀,江边细草春。 • 如裁一条素,白日悬中天 • 今逢浣纱石,不见浣纱人 • 47、剑客 (唐)贾岛 • 48、题诗后 (唐)贾岛 • 十年磨一剑,霜刃未曾试。 • 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 • 今日把示君,谁有不平事? • 知音如不赏,归卧故山秋。

      • 77、画 • 78、秋夜寄邱十二员外 (唐)韦应物 • 远看山有色,近听水无声。 • 春去花还在,人来鸟不惊。 • 怀君属秋夜,散步咏凉天。 • 空山松子落,幽人应未眠. • 79、逢俠者 (唐)钱起 • 80、三闾庙 (唐)戴叔 伦 • 燕赵悲歌士,相逢剧孟家。 • 寸心言不尽,前路日将斜。 • 沅湘流不尽,屈子怨何深。 • 日暮秋风起,萧萧枫树林。

      • 61、秋浦歌 (唐)李白 • 62、逢雪宿芙蓉山主人 (唐)贺知章 • 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 • 不知明镜里,何处得秋霜。 • 日暮苍山远,天寒白屋贫。 • 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 • 63、八阵图 (唐)杜甫 • 64、江南曲 (唐)李益 7 • 嫁得瞿塘贾,朝朝误妾期。 • 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 • 早知潮有信,嫁与弄潮儿。 • 江流石不转,遗恨失吞吴。

      • 37、莲花坞 (唐)王维 • 38、杂诗 (唐)王维 • 日日采莲去,洲长多暮归。 • 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 • 弄篙莫溅水,畏湿红莲衣。 • 来日绮窗前,寒梅著花未?

      • 39、夜宿山寺 (唐)李 • 40、陪侍郎叔游洞庭醉后 白 (唐)李白 • 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 • 刬却君山好,平铺湘水流。 • 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 • 巴陵无限酒,醉杀洞庭秋。

      • 89、离骚 (唐)陆龟蒙 • 90、易水歌 荆轲 • 天问复招魂,无因彻帝阍。 • 风萧萧兮易水寒, • 岂知千句丽,不敌一谗言。 • 壮士一去兮不复还!

      • 91、大风歌 刘邦 • 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 内兮归故乡。 • 安得猛士兮守四方!

      • 92、垓下歌 项羽 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 兮骓不逝。 • 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 兮奈若何!

      • 41、听弹琴 (唐)刘长 • 42、送灵澈上人 (唐) 卿 刘长卿 • 泠泠七弦上,静听松风寒。 • 苍苍竹林寺,杳杳钟声晚。 • 古调虽自爱,今人多不弹。 • 荷笠带夕阳,青山独归远。 • 43、拜新月 (唐)李端 • 44、问刘十九 (唐)白 居易 • 开帘见新月,便即下阶拜。 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 • 细语人不闻,北风吹裙带 • 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

      • 57、鸟鸣涧 (唐)王维. • 58、山中送别 (唐)王 维 • 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 • 山中相送罢,日暮掩柴扉。 • 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 春草明年绿,王孙归不归? • 59、田园乐 (唐)王维 • 桃红复含宿雨,柳绿更带 朝烟。 • 花落家童未扫,莺啼山客 犹眠。 • 60、越女词 (唐)李白 耶溪采莲女,见客棹歌回。 • 笑入荷花去,佯羞不出来。

      • 24、竹里馆 (唐)王 维 • 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 25、咏风 (唐)虞世南 • 26、蝉 (唐)虞世南 • 逐舞飘轻袖,传歌共绕梁。 • 垂缕饮清露,流响出疏桐。 • 动枝生乱影,吹花送远香。 • 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 27、送兄 (唐)七岁女 • 28、易水送别 (唐)骆 宾王 • 别路云初起,离亭叶正稀。 此地别燕丹,壮士发冲冠。 • 所嗟人亦雁,不作一行飞。 • 昔时人已没,今日水犹寒。

      • 13、塞下曲 (唐)卢纶 • 14、塞下曲 (唐)卢纶 月黑雁飞高,单(chán)于 • 林暗草惊风,将军夜引弓。 (yú)夜(yè)遁(dùn)逃(táo)。 • 平明寻白羽,没在石棱中。 欲(yù)将(jiāng)轻(qīng)骑 (jí )逐(zhú),大雪满弓刀。 • 16、忆江南 (唐)白居 • 15、池上 (唐)白居 易 易 江南好,风景旧曾(céng) 小娃撑(chēng)小艇(tǐng), 谙(ān)。日出江花红胜火, 偷采白莲回。 春来江水绿如蓝雷竞技APP。能不忆 不解藏(cáng)踪(zōng)迹 江南? (jì ),浮(fú)萍(pí ng)一道开。

      • 17、悯(mǐn)农 (唐)李 • 18、悯农 (唐)李绅 绅(shēn) 春种一粒粟(sù), 秋收万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 颗子。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四海无闲田, 农夫犹饿死。

      • 20、乐游原 (唐)李商 • 19、寻隐者不遇 (唐) 隐 贾岛 向晚意不适,驱车登古原。 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 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

      • 73、行宫 (唐)元稹 • 74、宫词(唐)张 • 寥落古行宫,宫花寂寞红。 • 故国三千里,深宫二十年。 • 白头宫女在,闲坐说玄宗。 • 一声何满子,双泪落君前。

      • 75、蚕妇 (宋)张俞 • 76、梅花 (宋)王安石 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 • 昨日入城市,归来泪满襟。 • 遍身罗绮者,不是养蚕人。 •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 97、芙蓉楼送辛渐 (唐) • 98、咏柳 (唐)贺知章 王昌龄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 下绿丝绦。 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 客楚山孤。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 风似剪刀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 心在玉壶。 • 99、凉州词 (唐)王之 焕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 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 度玉门关。 • 100、九月九日忆山东兄 弟 (唐)王维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 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 (zhū)萸(yú)少一人。

      • 21、江上渔者 (宋)范 (fàn)仲(zhòng)淹(yān) 江上往来人,但爱鲈(lú) 鱼(yú)美。 君看一叶舟,出没风波里。 • 。 • 23、独坐敬亭山 (唐) 李白 • 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 • 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 22、夏日绝句 (宋)李 清照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 5、静夜思 (唐)李白 • 6、登鹳雀楼 (唐)王之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焕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 7、春晓 (唐)孟浩然 • 8、鹿柴(zhài) (唐)王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维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 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 29、中秋夜 (唐)李峤 • 30、山中 (唐)王勃 • 圆魄上寒空,皆言四海同。 • 长江悲已滞,万里念将归。 • 安知千里外,不有雨兼风? • 况属高风晚,山山黄叶飞。

      • 31、渡汉江 (唐)宋之 • 32、登幽州台歌 (唐) 问 陈子昂 • 岭外音书断,经冬复立春。 •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 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 •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 涕下。

      • 53、公子家 (唐)聂夷 • 54、江行无题 (唐)钱 中 珝 • 种花满西园,花发青楼道。 • 万木已清霜,江边村事忙。 • 花下一禾生,去之为恶草。 • 故溪黄稻熟,一夜梦中香。 • 55、田上 (唐)崔道融 • 56、宿建德江 (唐)孟 浩然 • 雨足高田白,披蓑半夜耕。 • 人牛力俱尽,东方殊未明。 • 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 •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 49、马诗 (唐)李贺 • 50、雪 (唐)罗隐 • 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 • 尽道丰年瑞,丰年事若何? 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 • 长安有贫者,为瑞不宜多。

      • 51、五岁咏花 (唐)陈 • 52、田家 (唐)聂夷中 知玄 • 父耕原上田,子劚山下荒。 • 花开满树红,花落万枝空。 • 六月禾未秀,官家已修仓。 • 唯余一朵在,明日定随风。

      • 85、陈情上韦令公 (唐) • 86、秋风引 (唐)刘禹 薛涛 锡 • 闻说边城苦,今来到始知。 • 何处秋风至,萧萧送雁群。 • 羞将筵上曲,唱与陇头儿。 • 朝来入庭树,孤客最先闻。 • 87、夜雨 (唐)白居易 • 88、遗爱寺 (唐)白居 易 • 早蛩蹄复歇,残灯灭又明。 • 隔窗知夜雨,芭蕉先有声。 • 弄石临溪坐,寻花绕寺行。 • 时时闻鸟语,处处是泉声。

      • 65、春怨 (唐)金昌绪 • 66、曲池荷 (唐)卢照 邻 • 打起黄莺儿,莫教枝上啼。 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 • 浮香绕曲岸,圆影覆华池。 • 常恐秋风早,飘零君不知。 • 67、送上人 (唐)刘长 • 68、渡汉江(唐)宋之问 卿 • 岭外音书断,经冬复历春。 • 孤云将野鹤,岂向人间住。 • 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 • 莫买沃洲山,时人已知处。

      • 2、敕(chì )勒(lè)歌 • 1、江南 汉乐府 北朝民歌 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 敕勒川,阴山下, 鱼戏莲叶间。 天似穹(qióng)庐(lú),笼盖四 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 野。 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 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 牛羊

      • 3、咏鹅 (唐)骆宾王 • 4、风 (唐)李峤(qiáo) 鹅,鹅,鹅,曲项向天歌。 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 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 过江千尺浪,入竹万竿斜。

      • 93、所见 (清)袁枚 • 94、劝学 (唐)颜真卿 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 • 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 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 儿读书时。 • 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 悔读书迟 • 95、凉州词 (唐)王翰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 琶马上催。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 战几人回? • 96、出塞 (唐)王昌龄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 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 马度阴山!

      • 9、绝句 (唐)杜甫 • 10、绝句 (唐)杜甫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 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 • 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 (yuān)鸯(yāng)。

      • 11、游子吟 (唐)孟郊 • 12、江雪 (唐)柳宗元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孤舟蓑(suō)笠(lì )翁(wēng),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独钓寒江雪。雷竞技APP雷竞技APP

    最新标签
    Copyright © 2012-2023 雷竞技APP·(中国)官方网站-IOS版/安卓版/手机版APP下载 版权所有 | 雷竞技APP | 名句 | 作者 | 古籍 |
    网站地图 网站地图